营业时间(节假日休息)

上午/AM 08:30-11:30
下午/PM 13:00-17:00

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借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借贷知识

彻底搞明白:民间借贷“利息”所有问题答疑,这里面都有了

发布时间:2018/12/25 13:51:53

关于民间借贷中的利息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是如果不谙其中计算原理,可能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自然给当事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故为方便且快捷掌握其中要点,本文从如下三个角度对利息的算法进行了总结。

一、民间借贷期内利息

1.双方约定利息



法院对约定的利息认定与处理如图所示,年利率在低于24%区间,法院支持。

24%——36%区间,法院处于中立地位,如果当事人自愿支付,后悔想要回法院不支持,反之,如果出借人索要此部分利息,法院也不会支持,通俗点理解就是给了别想要回,没给也别想要”。

超过红线36%,法院的强硬态度便立刻闪现,即不论何种情形,一律不予支持

具体参见《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先关法条: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款本息并从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从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按前期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的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双方之间没有约定利息

2.1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持期内利息,不被法院支持。

2.2借款人自愿支付,后又反悔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返还的,不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法院均不支持,超过36%红线部分利息,法院始终支持返还。

参考法条:
“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预支持。”

第三十一条“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借款人有以得利不当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3.双方约定不明

3.1自然人之间约定不明,法院不支持期内利息。

3.2除自然人之间借贷外,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借贷,利息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应综合考虑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定利息,也就是由法院认定最后的利息,一般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参考法条:
“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外,借贷双反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二、民间借贷逾期利息

1.约定逾期利息

民事主体之间的活动,始终遵循“有约从约”的基本原则,如果借贷双方之间对逾期利息一并做了明确约定,只要不超过年息24%,依据约定计算即可。

参考法条:
“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2.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

此处请注意,即使借期内未约定利息,但是丝毫不影响主张逾期利息,虽说民间借贷只要有拯救当事人自己便可以搞定,但不同的诉讼请求导致最终诉讼结果会千差万别,而这里便是律师闪亮发挥的一处:

2.1双未约,即借期内与逾期未约定,法院基本支持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逾期利息。

2.2单未约,即之约定借期内利率,这也是很常见的民间借贷方式,此时,完全可以比照借期内利率主张逾期利率。

另外,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不论你以何种理由和名目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总计超过年历利率24%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见过很多起诉书,像拉清单一样列出众多诉讼请求,建议专业的律师还是按照法律规定,对法院根本不会支持的诉讼请求,向当事人预先释明,而对有机会争取的权利则要“锱铢必较”,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被当事人从心底认可的尽职尽责的律师。

参考法条:

“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即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为约定预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字符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梳理完民间借贷期内利息与逾期利息的计算、关联的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实践中实际还款日期往往回穿透借期内外、法院生效判决(总裁裁决)指定的履行期间直至迟延履行等,如下图所示:



上图分界点是法院生效判决决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之前的利息为一般债务利息,即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利息,之后为延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两部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下简称“解释”)中规定,加倍部分债务利息采用单独的计算方法,与一般债务利息的计算没有关系。通俗地讲,就是两者“各算各的,互不影响”。具体而言,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基数、起止时间、利率等计算(当然如果是合法约定的债务利息法院一般都会直接支持);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则应根据“解释”规定的方法计算,同时要注意加倍部分致债务利息的基数不包含迟延履行期间开始前的一般债务利息,应按债务人尚未清偿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计算,即以未付清的借款本金作为基数。

举例说明(摘自2014年7月30日,关于《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时,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答记者问):“2015年6月30日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债务人应当在3日之内支付债权人借款本金10000元;支付自2015年1月1日始至借款付清之日止以日万分之五计算的利息,债务人延迟履行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债务人于2015年9月1日清偿所有债务。”

在这个案例中:

迟延期间旅行的债务利息=借款本金*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一般债务利息率*迟延履行期间的实际天数+借款本金*日万分之1.75*迟延履行期间的实际天数,即

405元=10000*0.05%*60+10000*0.0175%*60;

迟延履行期间开始前的一般债务利息=借款本金*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一般债务*迟延履行期间的实际天数,即

915元=10000*0.05%*183

债务人应当支付的金钱债务为11320元,即

11320元=10000元=405元=915元”

参考法条:

民事诉讼法253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制裁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业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解释”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从最大化当事人权利角度出发,约定合法的借贷利率(即一般债务利息)必定是上上之策,他将贯穿于借期内外、法院生效判决(仲裁裁决)指定的履行期限,迟延履行期限,而当出现逾期诉诸于法院之时,诉讼请求切记盲目,更不是越多越好,应该立足于合法化保护当事人权利,争取直至付清之日起的一般债务利息合法化框架华的最大化,至于法定的迟延履行期间加倍利息,约定亦无效,遵循便可。





作者:梁玉茹

来源:无讼网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山东高法